【仗义执言的执是什么意思】在汉语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仗义执言”是一个常见且具有正气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敢于为正义发声、直言不讳。其中,“执”字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含义却非常关键。
一、
“仗义执言”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夫明君不贵无用之臣,不听不急之言,故能成其政也。”后来演化为“仗义执言”,意指坚持正义,勇敢地发表意见,不畏权势,不惧压力。
在这句成语中,“执”字的意思是“坚持”或“执着”。它表示一种坚定的态度,即在面对不公时,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勇于表达观点。
因此,“仗义执言”的“执”并非“拿着”或“执行”的意思,而是强调一种态度和精神——坚持正义,不轻易妥协。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仗义执言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含义 | 坚持正义,勇敢地发表意见 |
“执”的意思 | 坚持、执着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 |
使用场景 | 用于赞扬那些敢于为正义发声的人 |
近义词 | 据理力争、直言不讳 |
反义词 | 阿谀奉承、噤若寒蝉 |
三、结语
“仗义执言”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人格体现。其中的“执”字,体现了一个人在面对是非时的坚定与担当。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