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急跳墙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狗急跳墙出处】“狗急跳墙”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走投无路时,会做出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情,甚至采取极端手段来求生或自保。下面将从成语的含义、出处以及相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狗急跳墙 |
拼音 | gǒu jí tiào qiáng |
含义 | 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会不顾一切地采取极端行为,甚至做出平时不敢做的事。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压力、困境下的反应,带有贬义色彩,有时也带有一点无奈的意味。 |
近义词 | 走投无路、铤而走险、孤注一掷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 |
二、成语出处
“狗急跳墙”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狗急跳墙,人急智生。”这句话原本是说狗在被逼急的时候,会跳过墙去逃命;人如果到了紧急关头,也会想出办法来应对。
不过,“狗急跳墙”作为一个完整的成语,更多是后人根据生活经验提炼出来的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压力大 | 他最近工作压力太大,已经狗急跳墙,连老板都敢顶撞了。 |
人际关系紧张 | 她因为被朋友背叛,现在狗急跳墙,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
生活困境 | 他欠了一屁股债,现在已经狗急跳墙,连偷东西都干了。 |
四、总结
“狗急跳墙”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困境下所表现出的极端行为。虽然它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也常用它来表达一种无奈和挣扎的情绪。
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传达意思。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