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击筑的意思是什么】“悲歌击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它原指荆轲在易水边为燕太子丹送行时,一边唱着悲壮的歌曲,一边击打筑(古代的一种乐器),表达对国家兴亡、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悲愤。后人用“悲歌击筑”来形容一种慷慨悲壮、充满离别之情或忧国忧民情绪的情境。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悲歌击筑 |
出处 | 《史记·刺客列传》 |
原意 | 荆轲在易水边为燕太子丹送行时,击筑而歌,表达悲壮情感 |
现代引申义 | 形容悲壮、激昂、感伤的情绪,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情境中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离别、壮别、悲情等场合,常见于诗词、文章中 |
二、成语来源
“悲歌击筑”最早见于《史记·刺客列传》中关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当时,燕太子丹为了激励荆轲,设宴送别,并让高渐离击筑,荆轲随之而歌,其声悲壮感人,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使命的坚定。
这段故事后来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重要素材,也使“悲歌击筑”成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语。
三、使用示例
1. 古诗引用:
李白在《侠客行》中写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正是“悲歌击筑”精神的体现。
2. 现代应用:
在一些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中,“悲歌击筑”常被用来渲染悲壮氛围,如描写英雄出征、离别亲人等场景。
四、总结
“悲歌击筑”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承载了古代文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也表达了人在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复杂心理。今天,我们虽然不再击筑而歌,但这种悲壮的情感依然存在于我们的文化记忆中。
项目 | 总结 |
含义 | 悲壮、激昂、离别的感情表现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牺牲精神 |
现代价值 | 用于文学创作、影视表达中,增强情感张力 |
通过了解“悲歌击筑”的含义与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情感与责任的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