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读什么】“杵”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被使用,很多人对其读音和含义不太清楚。本文将对“杵”的读音、含义以及相关用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杵”字读音为 chǔ,声调为第三声(上声)。它是一个形声字,由“木”和“公”组成,本义指一种短而粗的木棍,常用于捣、舂等动作。在古代,杵是人们用来捣碎谷物或药材的重要工具。随着时代发展,虽然现代生活中已较少使用传统杵,但“杵”字仍出现在一些成语、诗词或方言中。
此外,“杵”在某些语境下也表示“笨拙”或“不灵活”,如“杵在那儿”形容人呆立不动。因此,理解“杵”的不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该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杵 |
拼音 | chǔ |
声调 | 第三声(上声) |
部首 | 木 |
结构 | 左右结构 |
基本含义 | 1. 短而粗的木棍,用于捣、舂; 2. 形容人或事物笨拙、不灵活 |
常见用法 | - 用杵捣米 - 杵在那儿(形容人发呆) - 成语:杵臼之交(指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书面语或古文 |
词性 | 名词、动词(较少) |
三、小结
“杵”字虽然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中有其独特的意义。了解它的读音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无论是学习汉字还是阅读古文,“杵”都是一个值得掌握的词汇。
注意:本文内容基于常用汉字规范与常见语义整理,如需深入研究,建议参考权威字典或古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