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录怎么读】“纂录”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籍、文献整理或历史研究中。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可能会对其发音和含义感到困惑。本文将从字义、发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纂录”由两个汉字组成:“纂”和“录”。
- “纂”:读音为 zuǎn,意思是“编辑、整理”,常用于指对资料、文献等进行系统性的整理。
- “录”:读音为 lù,意思是“记录、记载”,也可表示“录取”或“收录”。
因此,“纂录”整体意思是指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加以记录,多用于文献、史料的整理工作。例如:“他负责纂录这部古代典籍。”
在现代汉语中,“纂录”虽然不如“编纂”常用,但依然出现在一些学术或文化类文章中,尤其在涉及古籍整理、地方志编写等领域。
二、表格展示
汉字 | 拼音 | 含义说明 | 用法举例 |
纂 | zuǎn | 编辑、整理 | 纂修史书、纂录文献 |
录 | lù | 记录、记载;也可指录取 | 录取新生、记录事件 |
纂录 | zuǎn lù | 对资料进行整理并记录 | 纂录古籍、纂录史料 |
三、注意事项
1. “纂录”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口语中较少使用。
2. 与“编纂”相似,但“纂录”更强调“记录”部分,而“编纂”则更偏向“编辑整理”。
3. 在阅读古籍或学术文献时,遇到“纂录”一词应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纂录”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可参考相关古籍或学术论文中的实际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