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最早叫什么?

导读 ——揭秘粽子的起源与早期名称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象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然而,粽子最早的名称并非“粽子”,而...

——揭秘粽子的起源与早期名称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象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然而,粽子最早的名称并非“粽子”,而是被称为“角黍”。据《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角黍”得名于其形状类似牛角,用菰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这种食物最初是作为祭祀用途而诞生的,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节令食品。

粽子的起源与屈原的故事密切相关。相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忠心报国却遭奸佞陷害,最终投汨罗江而亡。当地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啃食他的身体,将米团投入江中,并用竹叶包裹,这便是粽子的雏形。此后,角黍不仅保留了祭祀功能,还成为人们表达对屈原怀念之情的重要载体。

随着时间推移,“角黍”这一称呼逐渐被“粽子”取代。如今,粽子已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地风味各异,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始终未变。从最初的祭祀工具到家家户户欢庆佳节的美食,粽子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